?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學院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10月28日,威尼斯歡樂娛人城1099召開“國家治理與中國式現代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會。學院首席專家王喬教授、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教師代表和部分學生參加研討會,研討會由學院副院長戴麗華主持。 
學院首席專家王喬教授做主題發言,指出黨的二十大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進行了部署,制定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習二十大精神已成為全國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首要的政治任務。王喬教授就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要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會議精神和會議重大部署上下功夫。師生應重點學習研讀二十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代表團和二十大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十九屆七中全會公報、二十屆一中全會公報等重要內容。二是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二十大的精神要義,切實將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將學科發展、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的重點集中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實現路徑上來。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深入研究,認真做好重大課題申報和研究工作,積極參與二十大相關學術會議。 張仲芳院長發言,闡述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和體會。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倍感責任在肩,使命光榮。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貫徹二十大精神,必須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腳踏實地做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各項工作;要堅持“三位一體”發展定位,扎實推進學院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學生和家長滿意的教育。 
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歐陽靜教授作“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研究”主題發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別于西方以資本為主要推動力量的現代化,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形態。作為學者,要敢于跳出本本主義,依據中國式現代化經驗思考中國的財政問題、公共治理問題,提出中國理論和中國方案,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熊小剛副院長結合自身研究,剖析了二十大報告科技領域的重要內容,他指出,二十大報告首先將科技、教育和人才建設統一起來,直接指明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科教及人才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也蘊含著著新時代新征程上正確認識并處理好三者關系的內在要求。三者關系的科學處理,需要基于其固有的辯證統一關系,聚焦不同維度,集中發力、整理推進。此外,他圍繞二十大報告的內容,提出了若干提升江西科技領域競爭力的若干建議。 楊道田副院長結合在江西省教育廳的掛職工作經歷,從高等教育工作的角度闡述了對于如何貫徹二十大精神的思考,認為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必須立足學校的辦學特色,樹立高等教育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在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等四個方面全面發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徐建斌副教授立足自身研究,結合二十大報告內容,分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在現代中國的演進過程,以及我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稅收政策,提出擴大稅收優惠、完善懲罰式稅收制度設計、開征碳稅等具體政策建議。 何凡博士圍繞共同富裕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結合宏觀數據,闡述了對新時代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財富積累機制的稅收政策的思考,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直接稅比重、利用稅收政策推動第三次分配等推進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議。 席衛群、朱曉剛、夏珺、孫碩、陳鑫等與會教師也結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經歷闡述了對于二十大報告內容的學習體會,一致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結合自身工作和研究領域,提出了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具體行動方案的思考。 
與會學生積極發言,圍繞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等開展熱烈研討,表達了滿懷信心、心懷理想、腳踏實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努力的決心意志。
一審負責人:方曄 二審負責人:戴麗華 三審負責人:張仲芳
|